- 发布人:xuanchuan
- 时间:2025-10-20
- 点击:2
- 来源:
10月16—18日,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在青岛举行。我校作为嘉定区“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版权特色服务站”高校,携近20件已完成版权登记的师生作品,教师作品涉及徐行草编、安亭药斑布、压金丝嵌宝等工艺。学生参展作品涉及缠花、绒花、纸雕和掐丝珐琅等工艺,集中呈现“非遗传承人+版权经纪人”双师课堂的最新成果。

近年来,学院把版权教育直接嵌入非遗课程,已开设茶文化、盘扣、香文化等15门课程,并建立大师工作室,培养既懂技艺又懂版权的“现代守艺人”。这次展出的作品,不少就是这一机制下的成果。其中《祈年殿》苗银花丝作品,由我校聘请的贵州苗银花丝工艺大师张正坤创作,已完成版权登记,每一件民间文艺作品都应该拥有这样的“身份证明”。

版博会期间,嘉定区入选“2025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试点地区”。作为区内核心载体,我校设立的“民间文艺版权保护与促进服务站”及“守艺者·知创未来”法律服务站,将继续通过“校地协同”模式,为非遗IP提供从登记、维权到市场转化的全链条服务。


从社区课堂到国际展会,从技艺传承到版权运营,我校正以版权为支点,让千年技艺在新时代舞台上持续绽放。

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暨2025国际版权论坛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为主题,在青岛设置约5万平方米的五大展区,并同步举办一场主论坛、九场交流研讨及多场路演,集中呈现版权全链条数字化、智能化最新成果,为包括我校非遗项目在内的海内外创意主体提供展示与对接的高端平台。

据悉,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是中国版权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国际性、国家级版权专业博览会,自2008年创办以来,每两年举办一届。本届版博会以“数智引领未来,版权创新发展”为主题,聚焦版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全链条,采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模式,设置5大展区,展览面积约5万平方米,同期举办2025国际版权论坛、配套举办9场交流研讨活动、若干场路演推介活动,集中展示我国版权领域数字化智能化创新成果、版权赋能相关产业高质量发展实践和国际版权交流合作新进展。
(创新创业学院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