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新闻/ 正文
追寻红色足迹 重温新时代“赶考”路——2024年“行走的课堂”之走进西柏坡
  • 发布人:adminroot
  • 时间:2024-07-17
  • 点击:246
  • 来源: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教育引导教职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责任担当,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学校“行走的课堂”再出发,学校党委委员、副校长李向明带队寻访西柏坡,重温赶考路,在行走中引领教职工“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

寻访西柏坡 了解赶考路

7月11日,李向明一行来到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参观学习,大家走进纪念馆重温那段红色的历史记忆。一到西柏坡纪念馆大厅,“新中国从这里走来”几个烫金大字格外引人注目,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一件件褪色的老物件、一桩桩感人至深的往事,激活了人们的红色记忆。全体队员认真聆听中共中央在西柏坡召开的全国土地会议、指挥三大战役以及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等重大历史事件讲解,深入直观感受到“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的光辉历史和中国共产党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做出的丰功伟绩。

梦回西柏坡 重温赶考路

7月12日,大家在西柏坡民俗村观看了真人实景沉浸式演出——梦回西柏坡,通过独特的实景沉浸体验,让大家跟随一位延安派驻西柏坡村新闻记者的视角,将“土地革命、送子参军、七届二中全会”等一系列的历史事件和该村红色故事串联在一起,在复原的村庄中进行移步换景,让游客以演员和观众的双重身份身临其境参与其中,在这间西柏坡民俗村的逐梦课堂,大家被这一个个红色故事所打动,纷纷留下了感动的泪水。随后来到中央统战部旧址,展览馆中共分“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宣言”“中国共产党引领新政协运动”“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新中国的顶层设计”等展区,共同回顾了中央统战部的发展历程,体会中央统战工作在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起到的巨大作用。当日下午赴河北省博物馆参观学习,在志愿者讲解员的引领下先后参观学习了“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河北特展”、战国雄风、古中山国、大汉绝唱满城汉墓等多个展厅,展览分为四个部分,展出“大系”收录的中国历代绘画精品打样稿1100余幅,展出面积约3600平方米,是河北博物院近年来规模最大、展品最多的展览。

探秘地道战 领悟赶考路

7月13日,大家步入冉庄地道战纪念馆,参观了地道战遗留的具体实物、相关图件等历史资料,了解了冉庄地道战的历史、地道的内部结构、抗日英雄的传奇故事等。冉庄地道战向人们展示了冀中地道战波澜壮阔的斗争史,颂扬了中国人民众志成城、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同志们也亲身体验了一处开放的地道,长达五分钟的地道体验,大家纷纷表示当时的当地人民聪明的智慧和可歌可泣的精神。白洋淀是河北省最大的湖泊,主体位于河北省保定市安新县(雄安新区)境内。抵达后,在雁翎队纪念馆,一边听解说员讲解,一边认真观看展品、展板、老照片和模拟场景,回顾了那场慷慨激昂的抗日风云,更了解了白洋淀人民的悲喜心酸。在抗日战争时期,活跃在白洋淀的水上游击队雁翎队,利用有利的地形和芦苇天然的屏障,驾小舟出入芦苇荡中,神出鬼没,声东击西,辗转茫茫河淀上,用火枪、渔叉等武器同日军展开了一场卓绝的游击战争,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谱写出一曲曲白洋淀人民抗日救国的凯歌。特别是发生在这里的小兵张嘎故事,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 

探访雄安馆 走好赶考路

7月14日,大家共赴雄安新区展览馆,展览馆坐落于容东片区,一层城市厅以“这里是雄安”为主题,有“雄安·共生”“雄安·共建”“雄安·共享”三个展区;二层艺术厅是集美术展览、文化传播、艺术创作、美育活动于一体,致力打造面向雄安、面向世界的现代化公共文化交流场馆。场馆内的“数字科技+文化艺术”梦幻场景设计,“古淀春秋”“未来之境”等沉浸式网红数字打卡空间,让大家在互动中就能看到雄安的建设发展和未来规划。在讲解员的引领和介绍下,通过启动区的规划展示,身临其境地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考察并主持召开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见证着各重点项目建设正有力有序推进。

从旧址到新区,从历史到未来,从感动到感慨。为期四天的“行走的课堂”学习让大家深刻感受到了苦难辉煌的过去、日新月异的现在、光明宏大的未来,在鉴往知来中砥砺前行,在乱云飞渡中把准航向,在凝心聚力中团结奋斗,全体同志将不忘教书初心,牢记育人使命,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学校第三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