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商要闻/ 正文
洞察形势明方向 立足校情开新局——学校开展2025年教职工集中学习
  • 发布人:xuanchuan
  • 时间:2025-07-11
  • 点击:0
  • 来源:

当前,国家正全面推进教育强国建设,上海市正深入开展教育强市建设,这既为学校发展带来重大机遇,也提出全新挑战,为助力学校在这一时代浪潮中有效应对挑战、精准把握机遇,切实将发展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成果。7月7日-11日,学校党委组织全体教职工围绕高质量党建、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教育强国任务、教育强市三年行动计划、职业教育发展、职普融通等内容开展集中学习教育。学校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全体教职员工参加学习,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孙洁主持培训。

党委书记、理事长、政府督导专员金伟国以《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教育强市的新征程中,民办高校怎么做》为题作专题报告。金伟国结合《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深入剖析了民办高校当前面临的机遇与挑战。立足学校实际,金伟国号召全体教职工要“跳出学校看教育”“跳出教育看教育”,要打破“象牙塔”思维的局限,将目光投向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结合点——既要看到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也要洞察产业迭代背后职业岗位的变化趋势;既要关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的宏观导向,也要对标同类院校在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上的创新实践。唯有跳出教育的“小圈子”,融入社会发展的“大循环”,职业教育才能真正实现与时代同频、与城市共进,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彰显不可替代的价值。

校长叶银忠围绕《对标适应需求,聚力内涵发展增强对教育强国建设的贡献度》进行了深入阐述。他从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与想法。叶银忠强调,专业结构要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及时优化调整,打造特色专业群;在人才培养方面,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应新时代对人才的要求;师资队伍建设上,做到“引、育、用、留、管、出”六字方针,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加强教师培训与发展,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叶银忠指出,我们要秉持“以进步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的理念,用“埋头拉车也要抬头看路”的智慧,以教育强国建设为指挥棒,推动从思想到行动再到成果的完整落地。

民进中央委员、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上海中华职教社常务副主任、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胡卫以职普融通为核心,作了一场极具深度与前瞻性的专题报告。他指出,在教育强国建设的大背景下,职普融通是破解当前教育体系中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问题的关键。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升级对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传统的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泾渭分明的模式已难以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同时,他还提到,应推动建立一体化国家资历框架,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习成果的融通互认,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认可度,让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摇篮。

上海市民办教育综合党委副书记、办公室主任江鸿波围绕《加强民办学校党的建设,推进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作报告。他深刻阐述了党建工作在民办高校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指出在当前复杂多变的教育环境下,民办高校必须坚持以高质量党建为引领,才能实现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江鸿波分析了民办高校党建工作面临的形势、任务和挑战,强调要加强党组织建设,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在工作重点上,要将党建工作与学校的教育教学、人才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核心工作紧密结合,以党建促发展。江鸿波表示,实现党建与业务同频共振、互促共进,才能真正以高质量党建赋能民办教育高质量发展,让民办高校在服务国家战略、助力区域发展中彰显更大作为。

上海教委职教处副处长马骏从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出发,结合“双高”职业院校建设,深度剖析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现状以及对职业教育未来走向的探索。马骏在报告中从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具体建议。在专业结构调整上,要紧密对接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趋势,及时淘汰落后专业,增设新兴专业和交叉专业,打造特色专业群,提升学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的匹配度。人才培养方面,应注重实践教学,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和案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毕业后能够迅速适应工作岗位。师资队伍建设上,要加大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力度,鼓励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提升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

教务处副处长杨春玲解读《上海市高等职业学校办学能力评价实施方案(征求意见)》文件精神,从实施背景、总体要求、办学条件检测等角度做深入解读,立足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局和上海产业升级与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维度,为学校在新时代职业教育改革浪潮中找准定位、精准发力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要跳出“为评价而准备”的局限,站在服务国家职业教育改革战略、助力上海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度,谋划自身的长远发展蓝图,确保在2027年的评价中不仅能顺利通过,更能实现办学质量的实质性提升。

全国民办高校思政课建设联盟指导专家委员会主任、上海开放大学党委书记闵辉围绕实施立德树人工程,深刻阐释了新时代思政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为做好思政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从“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这一根本问题出发,凸显了思政工作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中的核心地位。闵辉系统回顾了全国高校思政会议、全国教育大会、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等一系列重要会议精神,强调这些会议始终将思政工作摆在教育事业发展的突出位置,为推进立德树人工程明确了方向路径。他深入分析道,实施立德树人工程,关键在于构建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而大中小思政一体化建设则是打破学段壁垒、形成育人合力的关键举措——通过统筹各级各类学校思政资源,实现内容体系、教学方法、队伍建设的有机衔接,深入做好一站式学生社区工作,让思政教育贯穿学生成长全过程。闵辉在报告最后指出要切实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筑牢思想根基。

学习期间,全体党员集体观看了《同上一堂党课》专题教育视频,各学院、机关组织分组讨论、经验分享等活动,确保学习成果能够真正落地转化。

此次全体教职工集中学习研讨,是一次立足教育强国、教育强市建设大局,紧扣职业教育发展脉搏的深度赋能。专家们的授课多维度、深层次构建起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思想坐标系”。同时,通过学习也让我们清醒认识到,学校当前正面临产教融合浅层化、“双师型”师资结构性短缺、专业迭代滞后于产业升级等现实困境。破局之道,在于凝聚教师与学校命运共同体意识,希望全体教职工以此次学习为起点,将共识转化为精准谋划:既要对标对表国家教育强国战略、上海“五个中心”建设需求,又要锚定办学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在专业群建设、课程思政创新、校企协同育人等关键领域拿出具体方案;既要发挥教师在教育教学改革中的主体作用,鼓励跨学科协作与行业资源对接,又要强化学校顶层设计对教师发展的支撑,形成“个体突破——团队联动——整体跃升”的良性循环,将学习将转化为推动学校内涵发展、服务国家战略的强大动能,推动学校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党委办公室 供稿)